本学科以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依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主体学科和软件工程一级学科优势资源,面向“健康中国”“中医药振兴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以中医药学知识体系为基础,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科学、数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人工智能的创新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等。
本学科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最早建设的中医药人工智能学交叉学科,依托南京中医药大学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首批省级人工智能学院)进行建设。学科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成立的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2003年成立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招生;为了更好地发展“人工智能+中医药”,2019年更名为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2020年,开设全国首家中医药院校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22年“中医药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硕点获教育部备案批准,2023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24年启动博士招生。同年,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及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全国唯一的“中医药人工智能学”交叉学科博硕点,2024年6月,学校设立“中医药人工智能学”交叉学科(培育)及交叉创新团队,并重点建设。
本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入选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教学名师”、省“333工程”等20多人次。担任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国家二级学会会长、常务理事、省级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20多人次。近5年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在中医药大数据分析、中医辅助诊疗、中医智能硬件等“智能+中医药”交叉学科领域产生了一批创新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成果奖10余项。
方向介绍
01机器学习与中医药人工智能方法
本方向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探索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与中医药融合的创新理论、技术和方法。以机器学习算法为核心引擎,以中医药大数据与算力为基础支撑,重点突破中医药现象感知、知识计算、认知推理等关键瓶颈,旨在构建一套开放、可靠、可解释的中医药人工智能方法论与技术体系,推动中医药理论的定量化、客观化发展。
02智能中医药信息处理和软件技术
本方向在信息处理技术、软件工程、中医药信息学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探索中医药信息结构化处理、智能化分析及软件系统开发的创新理论、技术和方法。以中医药信息资源整合与高效利用为核心,以海量中医药数据(如古籍文献、临床诊疗数据、药材属性数据等)和软件开发框架为基础,研究覆盖中医药全产业链、数据驱动、功能完善的智能信息处理与软件技术体系。
03中医药智能装备与科学技术
本方向融合物联网、智能传感、边缘计算等现代工程技术,研发新一代中医药智能装备及系统。重点探索中医药智能诊疗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及中药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原理、技术方法、工程实现等。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中医药生产、诊疗与健康服务的流程优化与模式变革,助力中医药装备的智能化、精准化与普惠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