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物理教学部组织的“物理学科与中医药的交叉融合—从教学创新到基础研究”研讨会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依托中药类 24 级各班级与临床药学24班的《医用物理学》与《物理学》课程展开,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胡晨骏副院长、杨涛副院长全程指导并给与专业点评,物理教学部全体教师及相关班级学生代表参与了此次研讨。
会议伊始,课程承担教师李雄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汇报研讨主题,拉开了交叉融合探索的序幕。随后,5 位学生代表依次上台,带来了精彩的中医药与物理交叉融合选题汇报。来自中药 245 班的熊舒研、中药 241 班的匡益生、中药 242 班的蒋宸宇与顾诗闵,以及临床药学 24 班的陈泓涛,分别从不同视角切入,围绕仪器设备、多模态数据、内在机理、模型构建、应用路径等核心方向,深入探讨了物理理论在中医药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可行性与面临的挑战。汇报内容涵盖了物理技术在中药成分检测仪器研发中的创新思路、多模态物理数据在中医药疗效评估体系中的构建设想,以及基于物理模型的中药作用机制解析等前沿议题,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在跨学科领域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热情。
在点评环节,胡晨骏副院长对学生们的汇报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此次研讨会呈现的交叉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教学转化价值,物理教学部应积极将这些成果提炼为课程教学案例,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打破学科壁垒,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
杨涛副院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物理学科与中医药的交叉融合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与标准化研究的重要突破口。他寄语物理教学部全体教师,要紧密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中医药学科的合作,将物理学科的理论优势与技术手段转化为中医药研究的创新动力,高质量推动中医药在科学理论、检测标准、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现代化进程。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物理学科与中医药的交叉融合搭建了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更在教学创新与基础研究层面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物理教学部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持续推进跨学科合作,助力中医药事业在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